
沿池塘修建的步道、凉亭等设施为村民增添了公共休憩空间
漳州新闻网讯(林泽霖 柯得胜 文/图)近日,笔者走进漳浦县官浔镇康庄村横口大社,村庄内5个池塘依地势次第排开,这些池塘借助自然形成的高度差,让水流连贯、逐级流转,串联成一套独特的污水处理系统。池塘畔,新修的步道蜿蜒,凉亭点缀其间,生态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相得益彰的景象跃然眼前。
这是今年康庄村创新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分户预处理-梯级生态净化-农灌资源回用”模式,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该模式主要采用自然净化的方法,巧妙利用现有池塘资源:前4个池塘进行厌氧发酵与沉淀,污水经“三格八桶过滤池”净化后,最终汇入第5个池塘。日可处理污水150立方米,处理达标的水资源直接用于周边1900亩农田灌溉,实现“污水”到“肥水”的转变,具有成本低、易维护的特点。
治理一片水,扮靓一个村。这项工程不仅锁住了污水、洁净了沟渠,更与人居环境提升巧妙融合。沿池塘修建了步道、凉亭等休闲设施,不仅让村庄环境更显整洁雅致,还为村民新增了茶余饭后散步休憩的公共空间,将生态治理成果切实转化为村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污水得到有效排放,沟渠保持洁净,新建的凉亭也十分美观实用,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康庄村村民王芳金称赞道。
据悉,康庄村污水治理试点仅投资50万元,却覆盖了1150名受益群众。官浔镇康庄村驻村干部陈晓琳介绍,项目从选址规划到模式设计,再到功能拓展,紧扣“实用、高效、惠民”原则,将生态治理目标与民生实际需求有机结合,以经济实惠的投入实现了良好治理成效,为全镇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责任编辑:陈 岩 陈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