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为强化对违法用地行为的监管,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市自然资源局出台《漳州市强化土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人防+技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机制》),构建高效、精准、闭环的监管体系,力争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机制》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监管责任。明确“村发现、镇处置、县督导、市抽查”监管职责。其中,村级履行巡查预警、信息上报前端哨兵职责;乡镇依托“两违铁三角”机制,承担快速响应、现场制止与核查处置任务;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强化执法指导、审核把关与重点督办;市级聚焦线索精准提取下发、工作抽查评估与考核问责,确保责任压力传导至基层末端。二是精准监测识别。市级层面充分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融合智能解译与人工研判技术,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重点聚焦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等敏感区域,主动识别、精准提取新增建设、推填土、硬化、堆场等各类地表变化信息,形成疑似违法用地线索并按性质分类后及时推送至县区,显著提升前端发现能力和精准度。三是高效核查处置。设定严格时限规范流程,乡镇须在收到市级下发线索后15日内完成实地核查并作出判定,并对确认的违法行为立即采取有效制止措施;县级须在20日内完成审核并向市级提交完整核查成果及“一宗一档”佐证材料,确保问题线索高效流转、快速处置。四是刚性警示问责。建立“警示-约谈-移交”分级问责体系,市级依据核查结果及抽查情况,对新增违法问题突出、整改滞后的县区和乡镇实施红黄牌警示和约谈;对红牌警示后仍整改不力的,坚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问责,并将结果刚性应用于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强化制度威慑力。五是公开透明监督。同步构建三级举报监督体系,村级在村务栏等显著位置公布县镇举报电话,镇级在政府网站或宣传栏公开举报专线并建立登记台账,县级设立举报邮箱和电话受理重大典型案件,畅通群众投诉举报和监督渠道。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更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我们呼吁广大居民群众: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关注身边耕地状况,如发现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可拨打您所在地区公开的违法举报电话。您的监督举报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守护漳州沃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