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农村学校如何走出一条有温度、有特色的育人之路?让我们一起走进南靖县汤坑小学,从"汤泉之声"广播站说起,聆听这所农村完小用"暖暖教育"点亮童年的动人故事。
每天上午九点一刻,汤坑小学的"汤泉之声"广播站准时响起。这个由学生自主运营的平台,不仅开设了《红色经典故事》《心理健康教育》等十个栏目,更成为孩子们表达自我、传递温暖的"声音课堂"。
话筒虽小,却承载着无数成长的回响。作为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汤坑小学紧紧围绕"教育无城乡,人人可出彩"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乡土气息的育人新路径。
广播站里自信从容的声音,正是学校育人体系结出的硕果。为了给每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学校将师资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师徒结对""每周教育沙龙"等方式,持续赋能教师成长;同时与山城中心小学紧密联动,依托骨干输送、同步教研、"送教下乡"等机制,推动课堂提质增效。学校还建立起"精准学情跟踪机制",通过常态化质量分析与个性化辅导方案,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安排一对一课后辅导,确保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教育的光芒,不仅照亮课堂,也照进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学校创新开展"五星金穗少年"多元评价,孩子们通过参与完成《成长小农夫手册》任务集攒贴纸的方式参与评选。获评的学生还可以在校园"五星金穗点歌台"点播歌曲,分享喜悦。这种将劳动教育与激励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校园里充满了温暖的祝福与掌声。
此外,校园里还有"红色簸箕画"创作、劳动实践基地等特色活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体验,让红色基因与乡土文化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