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
设计之花遍龙江 ---中国·海峡“龙江杯”(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十二年回顾
2025-11-14 07:18  浏览:3

  今年5月,中国·海峡第六届“龙江杯”(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在漳州开赛,这是大赛走过的第十二个年头。自2013年创办以来,中国·海峡“龙江杯”(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以每两年一届的坚守,在十二载时光中完成六届赛事的迭代成长。这场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漳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命名的省级赛事,从最初的探索起步,逐步成长为深耕本土产业、促进两岸融合、链接全球创意的重要平台,为漳州“9+5”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左上图)第三届大赛企业创新组特等奖 福建三宝礼盒

  福建三宝礼盒是为“福建三宝”——寿山石、片仔癀和乌龙茶所设计的精美礼盒,采用纯手工金箔漆画的民间传统工艺,融实用性、观赏性、收藏性及艺术性于一体

  (右上图)第二届大赛创新组入围作品 Mus-shower音乐淋浴系统

  Mus-shower音乐淋浴系统是一套能在淋浴时播放音乐的淋浴系统,主控的大面积平面能轻松满足置物需求。左侧的music box(蓝牙音箱),通过蓝牙对接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播放歌曲,有效距离15米,通过USB方式充电,可持续播放10小时。

  第四届大赛突破传统工业设计范畴,将新型材料、服务型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奖项组别设置,使参赛作品呈现题材更广、创意更好、质量更高等特点。共收到参赛作品7737件,分设计创意、企业创新两大组别。其中设计创意组作品突出绿色创意,展现设计师的先进理念、独到构思,较好引导食品企业、消费者共享漳州食品绿色成果;创新组入围作品突出本地企业主导,更加注重成果转化,大部分参赛作品来源于生产,基本能够马上落地投用,做到让设计与产业碰撞出创新火花。

  第五届大赛参赛作品数量首次破万,来自海内外的10520件参赛作品云集漳州。大赛分为设计创意组、企业创新组两大组别,总奖金高达200多万元,单项奖金最高达10万元。在荣誉与奖金之余,大赛还以“真金白银”促进一批优秀作品落地转化。

  时至今日,第六届大赛吸引海峡两岸177所院校、147家漳州制造业企业及众多独立设计师踊跃投稿,征集作品数量达10019件,热度持续攀升。

  本届大赛首次开放命题赛赛道,引入市场化办赛机制,直接对接片仔癀、八宝印泥等5家本土企业需求,以大赛为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设计难题,让创意精准锚定产业痛点。

  第六届新增的命题赛,共计征集792件作品。传统的综合赛道覆盖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建材家居等五大类别,兼顾前瞻性创意与量产产品,共征集产品创新组作品672件、设计创意组作品8555件,与漳州“9+5”产业关联度较高。从早期的基础组别划分,到如今综合赛与命题赛并行的双轨模式,大赛实现了从“创意发散”到“精准对接”的升级。

  花繁果硕

  十二年来,大赛始终紧扣漳州产业脉搏,完成了从“设计展示”到“价值转化”的深度跨越。赛事主题的演进清晰印证着这一轨迹:从早期聚焦基础创新,到第五届以“绿色设计·智造未来”锚定环保与智能方向,再到第六届以“设计赋能 向新而行”新增AI赋能制造业类别,每一次主题升级都与漳州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成果转化机制持续完善。通过编印作品集、上线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工业设计馆”、举办实物展览和成果推介对接会等举措,大赛搭建起“创意—展示—对接—落地”的完整链条。设计创意组作品落地后可领取奖金,获奖作品转化费用视同研发投入享受政策支持,让更多图纸真正变为生产线上的产品。

  第二届大赛创意组入围作品 地震救援机器人

  地震救援机器人可以通过导航来确定空间,可以通过曲折的障碍,且自身配有探测相机,以进入人类和犬类进入不了的狭窄区域,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参加大赛除了帮助公司提升知名度外,对于激励员工也有很大帮助。我们在内部设置创新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福建欧仕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包捷飞在接受采访时说。

  该公司在第五届大赛中,凭借“S212B0 变色婴儿手推车”获企业创新组特等奖。产品具备全球独有的收车结构和单手操作、双向收车、稳定避震等优势。

  来自福建康之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林小晖和陈惠娜,利用蓝莓叶及乌龙茶制作技术研发的“蓝莓叶复合果汁饮料”,获得了第五届大赛的设计创意组金奖。

  该产品将蓝莓叶“变废为宝”,提高蓝莓种植产业的附加值,既能帮助农民增收,对茶文化的创新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比起一般游艇,水神68尺游艇从项目初始便在各方面融入了船体工程设计的考量,最终呈现出这艘设计上全面均衡的游艇,使其在功能上不仅适用于新生代人群所热衷的水上活动,也能满足他们对最新国际科技潮流和时尚外观的追求。

  花繁果硕的大赛,还是创新成果“落地生金”的沃土。

  在第三届大赛中,毅宏游艇设计的“毅宏游艇水神68”获得企业创新组金奖,当年即接到10多个相关订单,销量提高了30%,创造了将近一个亿的产值。

  欧仕儿童用品的变色婴儿手推车自2022年正式上市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当年年度销售近4万台。

  赋能产业的成效已逐步显现。闽台(漳州)工业设计产业创新联盟揭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在漳建立工业设计博导工作站……第二届大赛期间,一系列优质平台先后落地,为漳州深化工业设计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水平筑路架桥。

  目前,漳州市共有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企业5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1家、市级39家;创建了全福建省钟表行业唯一的工业设计研究院——励创海丝(福建)钟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

  全市工业设计氛围不断增强,工业设计能力稳步提高,工业设计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满满赞许

  十二年时光、六届大赛,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满满赞许,充分展现了漳州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作为海峡两岸工业设计交流的重要窗口,六届大赛始终立足“两岸同源”的优势,彰显了海峡两岸共创工业设计、探索融合发展新路的无限可能。

  历届大赛上,台湾参赛者带来了不胜枚举的设计创意,闽南文化元素与台湾设计理念在工业旅游伴手礼等类别中碰撞出别样火花,让文化传承成为设计创新的重要底色。

  “通过大赛,我看到了漳州工业设计的可喜变化。”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余隋怀出席了第四届大赛颁奖典礼,他表示,工业设计将会是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在大赛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工业设计资源汇聚漳州,助力漳州的制造业腾飞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借助大赛这一平台,我们看到了前沿的设计创意、最新的设计材料和消费场景,其中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毅宏游艇技术部经理杨自超在接受采访时说。

  如今的“龙江杯”已远超赛事本身,成为整合创新资源的生态平台。

  大赛的持续举办,聚焦漳州“9+5”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与优势,汇集了海峡两岸的企业、高校、权威专家学者、行业组织机构等资源,构建了“设计—制造—服务”全链条融合生态,加速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漳州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能。

  十二载耕耘,六届积淀。“龙江杯”大赛的每一步前行,都印刻着“设计赋能产业”的初心。

  从2013年首届的近1500件参赛作品,一路发展到2025年连续两届破万件参赛作品,大赛的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场跨越时光的创意盛会,已成为漳州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创新引擎”。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未来,漳州将围绕产业及社会需求,持续提升大赛的水平与能级,推动更多创意成果落地生根,让九龙江畔的制造热土持续绽放创新之花。

⊙漳州融媒记者 蔡楠楠 通讯员 方艺玲 文/供图

发表评论
0评